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长丰县下塘工业园集中供热管网运维项目中标至今已一月有余,在这段时间里,管网运行公司用行动展现了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实际上,“中标”对于曾经只为集团供热业务提供运维与用户服务的管网运行公司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0到1,是开始,更是市场化经验的积累。如何开辟出一条市场化道路?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集团公司“十大提升行动”对管网运行公司设置的发展要求,也是新时代转型、高质量发展对管网运行公司提出的“时代之问”。
管网运行公司巡检人员正在进行站房运维检查。合肥热电供图
四条赛道,为精品服务绘就精品道路
“轻微排潮点,4处”“无煮水异常”“顶管区域有积水,启动排水程序”……随着项目开展,管网运行公司迅速进驻现场,以专业巡检与系统调控能力展现了非凡的业务水平。本次中标的下塘工业园集中供热管网运维项目重难点在于整个工业园地下超12km的管网运维、巡检与抢修,而这项工作正是管网运行公司多年运维经验练就的“拿手好戏”。
市场第一步,就是找准开发方向。集团公司在“十大提升行动”战略部署中以管网运行公司自有业务暖通服务为基点,结合业务优势,为管网运行公司指明了四条宽阔的市场化道路。除了本次项目的管网运维以外,还有站房运维、抢修检修、空调清洗三大板块,从个人用户到工商业用户,从日常运维到紧急抢修,从本职业务到服务延伸,形成了一套互为表里、相互联系的立体商业矩阵,找到了一片属于未来“能源科技服务公司”的市场蓝海。
管网运行公司走进小区开展空调清洗展示活动。合肥热电供图
双线并进,以奋斗精神打造热电口碑
“既要不放松传统业务标准,又要全力开拓市场新领域,还要将二者串联起来,做到相互支撑、同时进步。”这句“既要、又要、还要”是合肥热电下塘工业园集中供热管网运维项目负责人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为了将市场开拓和传统业务同步发展、齐头并进,管网运行公司的员工充分发挥奋斗精神,白天开拓市场、傍晚扫街地推、晚上站房运维,用实实在在的汗水浇灌出了热电服务的金牌口碑。
在实际工作中,管网运行公司的运行人员将市场开拓与用户服务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上门服务的同时对用户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确定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市场开发;而在进行扫街地推时,主动了解用户使用状况,收集客户反馈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夏供以来,根据热线中心数据,合肥热电总派单量、脏堵工单量、气堵工单量同比下降58%、48%、47%,服务满意度高达99.2%,在加足马力市场开发的同时,服务质效也得到全面提升。
思想统一,用责任驱动诠释精益管理
将任务打包挂榜,由员工自主揭榜,通过分红评分的方式激励员工,重难点集体讨论、合力解决。这种类似于游戏中“任务悬赏栏”一般,以责任、奖励、荣誉三项激励合力注能的承包制管理模式,无疑为员工工作激情注入了强劲动能,让主动担当、协同攻坚的干事氛围蔚然成风。下塘工业园集中供热管网运维项目就是承包制的生动案例,项目落地后,由瑶海新站所主动揭榜挂帅,分工明确,制定标准化工作手册,由3名工作人员为一组进行每日全线巡检,细节归档,形成隐患排查、原因追寻、快速抢修的闭环模式。
承包制不只是任务分配的一种模式,在管网运行公司也是思想统一、凝聚团队力量的“聚心丸”。根据集团四大赛道战略部署,管网运行公司经营层率先认领承包任务,再由各区所响应,进行任务分解、上榜,由员工主动揭榜,形成由上到下、责任明确、指标到人的分工模式。同时,由于上下激励相通,在工作进度中遇到难点、重点时,能够做到齐心聚力、协同攻坚,让每个人的汗水都能看得到,每一个项目的建设都有团队的力量。承包制实行后,原来3人运管的任务,现在2人包办,站房及管网运维效率显著提升。
自5月23日合肥热电“十大提升行动”正式动员部署以来,管网运行公司在“十大提升行动”中迈出了市场化的第一步、也走出了精益管理的每一步,已然成为合肥热电在新时代市场化转型的浓厚缩影。从响应集团发展号召,对齐脚步,找准方向,到平衡新老业务,创新工作模式,再到以承包制为基,打造奋斗铁军,其中蕴含的创新、奋斗、团结等工作精神为集团二次革命、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提供了珍贵的转型经验。(江一丁)
源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